建“家”搭平台 履职增活力——嘉峪关市“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纪略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8-25 07:30:47

  甘肃省嘉峪关市现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15名省人大代表、168名市人大代表和133名乡镇人大代表。如何激发这些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作用,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密切联系群众的平台?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一直在探索。
  2014年,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开始“人大代表之家”创建工作。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和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该市各区人大工委、酒钢(集团)公司人大工作联络办公室共建立了16个“人大代表之家”。其中,有以全市各委、办、局人大代表为主体的行政机关“人大代表之家”;有以各区人大工委牵头,社区人大代表为主体的社区“人大代表之家”;有以酒钢(集团)公司人大工作联络办公室牵头,在酒钢(集团)公司各厂矿建立的企业“人大代表之家”。创建工作坚持因地制宜、便于活动的原则,要求“人大代表之家”结构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实用、档案管理规范、环境卫生整洁,并做到“八有”:即有阵地、有制度、有计划、有公示、有资料、有记载、有经费、有人员。
  实践表明,嘉峪关市“人大代表之家”创建活动呈现出蓬勃生机,取得了联系选民、依法监督、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良好效果。
  在“家”中,人大代表变“要我履职”为“我要履职”
  2015年3月,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机关相关干部、各区人大工委及酒钢(集团)公司部分“人大代表之家”负责人,赴平凉市崆峒区乡镇、街道、社区考察学习,详细察看了当地“人大代表之家”硬件设施情况,认真翻阅了档案资料,听取了当地“人大代表之家”建设情况介绍,并就如何做好“人大代表之家”创建工作进行了交流。5月,镜铁区文殊镇“人大代表之家”组织市、镇人大代表赴平凉市、庆阳市学习考察,进一步拓宽了嘉峪关市“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的思路。
  标准化创建的“人大代表之家”,使代表活动的内容更丰富了。在固定的场所,人大代表履职服务有保障,履职环境有了根本改善,履职积极性明显提高,变“要我履职”为“我要履职”。建“家”以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参加视察、检查、调研活动和代表小组活动的次数同比大幅增加,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数量明显增加,实现了人大代表作用和地位双提高。
  “人大代表之家”成为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多元,矛盾交织,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人大代表之家”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和人民群众之中,成为联系选民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镜铁区文殊镇“人大代表之家”在开展代表述职活动过程中,7名市、镇人大代表向选民报告了当选以来履行职务的情况,选民代表先后进行了公正客观的评议。此举密切了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代表关注民生、反映诉求、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人大代表之家”,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一些社会矛盾得以化解。“人大代表之家”得到越来越多选民和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成为党委、人大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党委、政府对代表工作和建“家”事宜给予编制、经费保障
  嘉峪关市“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委批转了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建立“人大代表之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落实了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人事工作委员会人大代表联络办公室和各区人大工作委员会人大代表联络办公室人员编制。市政府每年安排每个“人大代表之家”活动经费3万元,保障“人大代表之家”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同时,依据代表法相关规定,市政府对社区、农村市人大代表给予相应的履职补贴,代表活动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严格管理。市、乡镇两级人大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经费大幅度增加,市人大代表提高到每人每年2000元,乡镇人大代表提高到每人每年500元。张进元